您好!欢迎访问南宫28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专注精密制造10载以上
专业点胶阀喷嘴,撞针,精密机械零件加工厂家
联系方式
13899999999
13988888888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向绿而行传统产ng28业焕新发展

更新时间  2024-05-05 22:05 阅读

  南宫28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也往往被贴上高能耗、高排放的标签。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同时,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产业探索出了向绿发展的新路径。

  从竹、木浆粕中纺出绿色纤维;在创新工艺里炼出节能“绿”铜;信息技术赋能智慧港口;数字化改造升级轴承生产……行走先行区,山东各地涌现出一批向绿而行、产业焕新的典型。它们或从产业源头抓起,或在创新上下功夫,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莱赛尔纤维不等下线,就已经被预订完了。”位于德州市夏津县的山东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莱赛尔纤维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行,却仍供不应求。

  与合成纤维等传统纤维相比,莱赛尔纤维具有棉麻的舒适性、涤纶的强度、毛织物的美感和真丝的独特触感,成为众多纺织企业用以替代传统纤维的首选。但鸿泰鼎董事长王培荣更看重的,是莱赛尔纤维的绿色特点。

  “莱赛尔纤维是一种生物基纤维素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王培荣介绍,莱赛尔纤维以可再生的竹、木浆粕为原料,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出的纺织品易降解。鸿泰鼎更是通过“干法粉碎—直接溶解—干喷湿纺”工艺,将莱赛尔纤维的生产过程做到了近乎零排放,溶剂回收率达99.7%,能耗降低30%左右。

  莱赛尔纤维引领了当地纺织原材料的“绿色革命”。目前,夏津仁和纺织、恒发纺织等企业都在使用鸿泰鼎的莱赛尔纤维,极大促进了当地纺织企业产品向功能性、差别化方向发展,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纺织产业是夏津县的支柱产业,已形成了百亿级纺织产业集群,现有纺纱规模280万纱锭,年产纱线%。”夏津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秀敏介绍,当前夏津县正按照向新、向质、向数、向绿的发展理念,探索纱线生产企业绿色转型,“将来我们夏津生产的每一款纱线走出去,都要带着碳标签。”

  产品好不好,材料是源头。一个产业的革新往往从新材料的应用开始,纺织产业是这样,体育产业也是如此。

  在乐陵的泰山体育博物馆里,一辆价值60万元的“瑞豹”超轻碳纤维自行车,格外引人关注。这款自行车是国家队官方指定用车,在奥运会赛场上,运动员们骑着“瑞豹”战车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总裁卞笑男介绍,区别于普通自行车,“瑞豹”自行车由碳纤维材质制作而成,重量轻到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拎起,携带轻便。

  除了碳纤维自行车,“会呼吸”的草坪,也是泰山体育应用新材料的代表性产品。“我们在产品生产中添加了一种微量元素,在运动摩擦发热时可以释放出负氧离子。”卞笑男介绍,这种功能性草坪,不用喷药,不用浇水,方便维护,节能环保。

  近年来,泰山体育通过多项新材料的应用,研发出涉及新材料人造草坪、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冰雪与体能恢复装备等多个领域的过硬新产品。目前,泰山体育的产品已服务了7届奥运会、7届亚运会、7届大运会等近2000次国内外大赛。

  传统金属冶炼是高耗能行业,如何降耗减碳是行业里的持久课题。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中金岭南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在该问题上探索多年。

  中金岭南公司副总经理刘冬根介绍,传统铜冶炼过程需要经过熔炼、吹炼、精炼三段流程,存在工艺流程长、不连续,中间物料倒运、热损失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金岭南公司自主研发出“两段短流程”炼铜工艺,并通过对现有氧气底吹造锍捕金新工艺示范工程和有色金属再生铜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进行整合改造ng28,建设多元炉、火精炉、烟气制酸成套装置等主要设备,形成了集熔炼系统、制酸系统、渣选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等于一体的40万吨现代化绿色铜冶炼生产线。

  “三段”变“两段”,不是一个简单的工艺缩段问题,而是要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勇气。两段炼铜工艺比传统三段炼铜工艺节能23%,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清洁的炼铜工艺,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炼铜工艺水平,为铜冶炼及多金属综合回收提取建立了绿色低碳范式。

  工艺创新可以炼出“绿”铜,技术路线创新得出的就是新型产品。在临沂的山东华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新型轮边驱动电动车桥的创新研发,让工程车辆有了特殊技能。

  “我们的新型电动车桥,采用领先的电机轮边分布式驱动技术,实现大速比、大扭矩动力输出,还能实现整车原地掉头、原地直角转向。”山东华星精密临工电动车桥技术副总经理吴继章介绍,这种新型电动车桥主要用于新能源矿卡、商卡、农机及各类工程车辆。

  新型轮边驱动电动车桥“新”在哪里?吴继章介绍,其改变了电动桥的机械结构,取消了常规电动桥的传动轴、变速箱、主传动等零部件,可实现减重20%以上。在动力及传动系统高度集成、结构紧凑,降低整车自重的同时,可实现车辆百公里能耗降低5%,整机运行成本降低12%,载货能力提升10%以上。

  “这个项目是国内首家生产13吨以上新能源电动车桥的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矿卡、商卡电动车桥生产基地。”平邑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临工华星电动车桥项目专班主任李中民介绍,目前,全国新能源机械工程车领域电动车桥年需求量达100余万条,该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年产各种电动车桥10万条以上,占国内总需求的1/10。

  2021年以前,济宁龙拱港还是一个仅有3个传统散货泊位的小港,而今,龙拱港已成为北方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内河港口。这背后,离不开信息技术赋能。

  “以前做散货,是用抓斗机去抓,然后往船上运,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散落,掉到港池里就会造成污染。”济宁港航龙拱港党群工作部干事周博韬介绍,那时候龙拱港主要装卸煤炭、黄沙等散货,效率低、环保压力大。

  顺应高效、低碳、环保的集装箱运输趋势,2021年6月,龙拱港启动集装箱泊位建设,将海港理念引入内河港口,按照自动化、绿色化标准,投用自动化岸桥、全自动场桥和无人集卡,成功突破了磁钉定位导航限制,定位精度达2厘米以内,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30%。

  不仅如此,龙拱港还设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内河水路运输海关监管场所,开通了山东省首条运河外贸出口航线。“出口货物可在港口实现装卸、申报、查验、放行一体化,进口货物也可直接运抵龙拱港后进行清关。”周博韬介绍,这相当于将“出海口”通到了“家门口”。

  传统产业不能固步自封,通过转型升级,才能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信息技术赋能,让济宁龙拱港从散货小港变身智慧新港,而数字化改造也让临清市的中小轴承企业受益。

  在山东临清轴承产业数字赋能示范园里,8家轴承企业已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企业接入轴承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工业互联网+5G技术,通过设备连线上云,实现从生产加工、产品销售、资源管理全链条数字化。

  “原来的产能较低,每道工序和衔接的问题比较多。加上设备老旧,每天都在修设备的路上。”山东朗澈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都俊衡介绍,数字化转型升级后,企业用工减少了一半多,产能提升了40%。

  数字化改造升级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据临清市烟店镇连城智造小镇轴承产业园总经理林乃相介绍,轴承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生产效率可提高15%-30%,产品合格率提升10%,节省人力10%-30%,轴承产业协同生产能力提升30%。此外,通过危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ng28,可降低企业的危废处置成本,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当前,临清市正通过深化实施中小轴承产业集群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产业集聚区平台,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走出一条从“低小散”向“高大聚”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修从涛 于新悦 张焕辰)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座,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山东传统产业体量大、底板厚、产值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蕴含着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潜力,直接关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成效。

  行走在齐鲁大地上,传统产业之“变”,令人眼前一亮。聚焦创新,加速转型,让绿色低碳成为引领发展的可持续增长点,传统领域不断涌现出先进企业,迸发出先进产能。

  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粗大笨重”也能轻盈转身。在济宁龙拱港,5G、北斗、AI齐上阵,1名司机可同时操控4台轨道吊作业,3个小时就能完成一艘2000吨96个标箱的装船作业,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了80%。技术赋能,不仅是一个智慧港口蝶变升级的内生动力,更是山东提升开放能级、塑强开放优势的底气所在。

  向绿色化、低碳化进发,“三高”企业亦能撕掉旧标签。如何减污降碳扩绿,对于纺织、金属冶炼等传统行业来说,是一项持久课题。来到德州宁津,鸿泰鼎公司以莱赛尔纤维引领纱线“革命”,采用最先进的溶剂纺丝干法工艺,溶剂回收率达99.7%,能耗降低30%左右;来到东营经开区,中金岭南通过“三段”变“两段”的工艺流程改造,实现节能23%,可年产40万吨“绿”铜,为铜冶炼及多金属综合回收提取建立了新范式。一个个鲜活案例表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是要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要让“老树”抽出“新枝”,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不管是流程的智能还是产品的绿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说到底在于科技创新。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滚滚浪潮,要做到“喜新”不“厌旧”,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ng28,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传统产业就一定会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赢得未来。(张兆友)

  山东是工业大省,工业经济在全国经济大盘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链条完善、配套完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23年,六大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过万亿元。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下,传统产业更容易催生出关联性强和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山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轫于传统产业的路径特征就比较明显。

  山东持续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行动,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十三五”时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7万项,“十四五”前三年,每年仍保持在1.2万项左右。由此带来的绿色发展效果十分明显。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例,“十三五”时期下降了19.9%,“十四五”前三年,又下降了15.8%。当前,国家正在推动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再次为山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带来了契机。

  人工智能为传统产业突破绿色发展瓶颈和上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是今后升级改造的方向。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共同进行场景挖掘适配、技术赋能,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关键领域技术研发、开放共享,形成一批标杆性人工智能应用工业场景、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借助人工智能对生产制造全流程、全要素、各环节的赋能改造,可实现提质增效,并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和碳排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范玉波 作者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